背景 中心一直以提昇大眾及基層勞工對人性化工作價值的認同,爭取及改善基層勞工的工作尊嚴和保障為目標。中心於2011年5月訪問油尖旺區內100位單幢式樓宇保安員,了解他們最低工資實施後的即時影響,並發現大部分保安員由於自覺缺乏議價能力,因此只能接受較差的工作條件,例如長工時(超過6成工時逾12小時)、休息日無薪,少部分甚至時薪低於最低工資 。有見及此,中心持續外展探訪他們,亦聯繫鄰近堂區聖母軍定期探訪福傳。自2012年起,區內保安員每月於中心舉辦分享聚會,介紹低收入人士津貼、強積金對沖、全民退休保障等資訊。 2015至2016年工作 透過外展關懷工作及每月聚會,中心與工友建立更緊密的連繫,同時為這些鄰近工作的工友建立互助網絡,聚會亦讓工友更加意識到自己的權益和勞動價值。2015至2016年,合共23次聚會,282人次的保安員出席。自2016年4月開始,中心透過舉辦工作坊,吸引從事晚間保安員的工友參與中心活動,並開始每月聚會,合共舉辦了19次工作坊及月會,共111人次出席。透過這些聚會,工友不但認識更多勞工及福利資訊,亦透過分享自身工作經驗,得到工友互相扶持的力量,同時透過討論切身勞工議題,獲得更大的鼓勵和自信去發聲。兩年間,合共54人次的工友出席各類公共平台表達意見,包括7人次出席立法會公聽會發這,2人次接受傳媒採訪,14人次出席諮詢會,當8人次發言;其他亦包括出席與政府官員或議員的會晤、記招及遊行等。2016年開始,工友更投入爭取全民退休保障,3人次工友出席退保聯席的研討會及會議,並將繼續參與會議。 另一方面,教友除了每星期探討保安員之外,亦更積極了解工友的狀況及各項勞工議題,因此,教友持續參與月會,合共55人次參與月會。為了讓更多堂區教友了解保安員工作中的喜樂、辛酸、無奈、堅持,中心於2015年12月出版了《保安人語 • 守護廿四小時》故事集,當中除了有保安員的故事之外,亦有教友義工的分享及動人的插畫,引發教友思考「與貧同行」的精神。 2015至2016年,九龍中心合共探訪了827保安員人次,包括教友義工合共174人次探訪498人次的日間保安員(朝7晚7)。2015年9月開始,教友義工開始探訪晚間保安員(晚7朝7),一年多以來,合共44義工人次探訪了145人次。探訪期間發現保安員特別關注已過65歲的保安員因不能續領「乙牌」而被迫退休,或只能從事待遇較差的單幢式樓字保安員工作的問題。因此,九龍中心於2014年成立「保安護衛關注組」積極爭取延長保安員申領「乙牌」的年齡限制,並於2015年1月12日將77位保安員的聯署發信至政府機構,包括保安護衛物業管理委員會、香港警務處牌照課、勞工及福利局。在組員的努力及各界持續的壓力下,政府最終於2015年12月18日正式刊憲將保安「乙牌」的申請年齡延長至七十歲。
2013年油尖旺單幢式保安員組織 定期外展區內從事單幢大廈保安工友,介紹中心活動,如每月聚會、申請政府津貼及福利資料。計劃開始與聖方濟各堂聖母軍教友接觸深水埗區的保安工友。 在牧民中心定期舉辦保安員聚會,內容包括貨櫃碼頭外判商問題和碼頭工工人罷工起因、標準工時立法對保安員的影響、對放寬保安員退休年齡討論、定期講解工傷及勞工法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