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倡議改善少數族裔居民 享有本地居民同等權益  

 



背景

在香港這個國際化城市,少數族裔亦是其中重要一份子。事實上,根據統計處資料,2011年共有451 183名少數族裔人士居住在香港。 然而,對文化和語言截然不同的少數族裔來說,在港生活殊不容易,由於不少人對他們有特定的負面形象,加上語言障礙及學歷普遍不獲僱主承認,致令他們的失業情況嚴重 ,或普遍只覓得3D工作,即危險、辛苦和骯髒的工作,人工更普遍較低。2011年數據顯示,巴基斯坦人及尼泊爾人的工資中位數只有10 000港元,相較全港人口(扣除外籍家庭傭工後)的12 000為低,因此,貧窮率亦相較嚴重,巴基斯坦人的貧窮率更高達51.1%。

自2004年起,當時的新蒲崗中心關注到當區巴基斯坦籍勞工普遍受到比華籍勞工更多的剝削問題,開始以外展的形式到區內接觸這群新蒲崗區內的少數族裔勞工。2006年,中心遷址至油麻地,此區南亞裔人口更多 ,從九龍中心的服務經驗發現,除了職場上的歧視,政府更缺乏少數族裔視角,致使他們未能公平地獲取公共資訊、使用公共服務及獲得就業機會。因此,九龍中心繼續開展服務,令少數族裔居民獲得平等使用各政府部門服務及獲取扶貧措施的機會;同時,倡議勞工處設立「少數族裔人士就業科」,提供全面的就業支援服務。

2015至2016年工作

基層組織及充權

2015至2016年九龍中心合共外展88次,包括街展、洗樓、到南亞小店及伊斯蘭中心派發單張,傳遞有關勞工法例、扶貧措施、中心服務等資訊。同時,協助了1 088宗個案,涉及18個範疇,包括申請各類政府資助,陪同到各政府部門尋求服務等,當中,長期跟進個案有85宗,包括家庭問題、租住房屋、工傷及勞資糾紛等。

另外,九龍中心透過居民組織及培訓,發展組員內在潛能,發揮充權效果。九龍中心為「香港少數族裔公平使用政府公共服務關注組」(Equal Access Group)舉辦40次資訊講座,合共1 170人次出席,組員人數亦由26人增至113人。由於組員人數眾多,中心於2015年1月成立核心小組(Equal Access Core Group),重點為8位組員進行領袖培訓,以討論政策、計劃及參與倡議行動。小組舉辦了27次工作坊,有169人次參加。九龍中心另於2016年10月開始,組織另一核心小組,有10人參與。

另一方面,九龍中心亦組織了「少數族裔就業關注組」(AIM Group)關注政府對少數族裔就業支援的政策,兩年間,為組員舉辦38次會議及工作坊,合共235人次參加。成員名單由6人增加至28人。組員在充權後,更願意表達意見及參與倡議行動,合共193人次出席了36次記者會、約見政府官員、議員,及請願行動,當中8人次曾於立法會公聽會上發言。組員不但在參與過程中得以成長,獲得互相支持的力量,亦因愈來愈來組員願意站出來發聲,引發公眾更關注他們的處境,從而令這群一直被忽視的社群獲得話語權。

政策倡議及游說

九龍中心從幾方面進行倡議及游說,包括透過政策研究、發布及傳媒專題,引發公眾重新審視問題;透過游說立法會議員,向政府官員施壓;透過約見政府官員,提出政策建議;透過團體連結,凝聚更多關注少數族裔處境的力量,團結爭取一個更有少數族裔視角的社會。研究發布方面,九龍中心分別進行了「 南亞少數族裔對政府就業支援措施的意見調查」及「2015-16學年南亞家庭獲取中小學生資助計劃資訊調查」,合共有11間傳媒報導。

九龍中心2015至2016年間積極游說立法會議員(共13位)及政府官員,並約見相關政府官員提出政策建議,包括政務司司長辦公至政策及項目統籌處處長何佩玲連同5個政府部門,另外,就少數族裔就業服務約見勞工處、就申請學生資助約見教育局、就申請公屋約見房屋事務委員會,及就申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計劃約見勞工處等。

同時,九龍中心不但積極聯繫關注少數族裔的團體,亦積極連結基層團體,團結華裔和南亞裔居民的組織力量,將民間團體議題引入南亞角度。

在持續爭取下,政府終為少數族裔家庭提供以下:

  1.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更重視少數族裔申請者的需要,積極與團體合辦填表日,輔以傳譯員協助,申請表範本亦被翻譯成6種少數族裔語言。
  2. 聘請了一位「少數族裔服務大使」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辦事處協助少數族裔申請者遞交申請、解答查詢、或提供其他特別支援服務;申請表範本亦被翻譯成3種少數族裔語言。
  3. 房屋署終於最新信件加上一項清楚顯示各少數族裔語言熱線,公屋申請人可在資格審查面晤和自選單位時,主動致電要求傳譯服務。
  4. 立法會由2016年新一屆立法會年度開始,提供7語言的翻譯服務。
  5. 社會福利署制定了清晰的「注意事項」,提醒前線員工怎樣處理少數族裔個案。
  6. 學生資助處在2015-16年度《學校行政手冊》加入有關學生資助計劃少數族裔語言單張的提醒。
  7. 「2014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況報告」的報告摘要被翻譯成6種少數族裔語言。
  8. 勞工處提供6種少數族裔語言的傳譯服務申請表格,供求職者填寫及申請;另外,勞工處亦為僱主提供了更多英文書寫範本,增加了互動就業服務網頁中的空缺資料的英文版本。

2012年10-12月
中心與九龍明愛社區中心合作,聯繫中心200多位會員,了解對方的居住環境是否合付(為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津貼)資格,共為超過30位現居於環境惡劣的低收入會員家庭成功申請該津貼。

2012年11月
約見勞工處薪酬保障組總主任,
游說對方就研究發現超過兩成南亞裔本地居民未能獲得最低工資保障的情況落實進一步政策性行動。

2012年11月
Pakistani Concern Group on Public Housing Application(關注組)約見房委會資助房屋委員會主席(黃遠輝)及委員(陸勁光)及房屋署官員代表,表達少數族裔人士申請公屋期間語言困難,並提出相關訴求。

2012年10月
Pakistani Concern Group on Public Housing Application(關注組)約見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及毛孟靜,表達少數族裔在申請公屋的過程中因中英語文能力的問題而影響申請,並提出相關訴求。(立法會議員梁家傑去信房委會主席兼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並於立法會中提出有關關注組的提問,張炳良於11月21日回覆立法會上相關問題。另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分別去信申訴專員公署及平等機會委員會表達小組的困難。)

2012年8月
中心主任獲區內勵行會少數族裔綜合服務中心SHINE CENTER邀請出席其External Advisory Meeting,中心主任並於會上向其他服務南亞裔人士機構包括MKKFA Chan Hing Social Service Centre, Society of Rehabilitation and Crime Prevention, Hong Kong, Yang Memorial Methodist Social Service社福機構代表簡介研究結果。

2012年6月及7月
為南亞裔居民舉辦“申請公屋需知-從一個非政府機構的角度FAQ”講座反應理想,參與者有興趣成立關注組繼續關注,中心邀請關注基層住屋聯盟擔任嘉賓,兩次會議中與多位南亞裔人士討論他們申請公屋所遇困難,討論後與會者同意成立Pakistani Concern Group on Public Housing Application, 期協助少數族裔在申請公屋的過程中獲得房屋署平等對待及平等機會。

2012年
完成研究後,中心主動聯絡受訪者中似乎合資格申領學生資助辦事處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參加者,協助有興趣申請南亞家庭了解相關舒貧措施,並為文化程序較低的南亞家庭填寫有關表格。

2012年7月
舉辦記者招待會中發布問卷調查研究資料,分別以中、英、尼、巴4種語言出版,當天並有現場中文傳譯為印度口語的服務,共有2份英文報章及3份中文報章報導,之後亦有1份本地尼泊爾及1份本地巴基斯坦報章報導。

2012年3-5月
向280多位本地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訪問“南亞裔居民在港的法定最低工資保障及使用政府解困紓貧措施或服務的情況–調查結果研究報告” (“Questionnaire on the Accessibility of Government Social Services and Measures to South Asian People in Hong Kong”),了解本地少數族裔人士對最低工資、政府現時各項解貧舒困措施的認知度、使用情況。研究結果發現22.4%本地少數族裔並沒有得到每小時28元(2011年5月1日實施)的最低工資。

2011年6月
中心與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及由中心工友組成的香港少數族裔關注小組6位巴基斯坦組員,約見勞工處4位代表(包括副總職業安全主任麥平生、職業健康科胡偉民醫生、勞工事務主任鄔靜嫻女士、分區職業安全主任梁得聯先生),會上由機構及關注組代表簡報研究結果及對現行勞工處欠缺針對少數族裔人士職安健教育現況的憂慮,另外,個別受傷工友亦表達他們的經歷及困難。

2011年3月
中心與香港工人健康中心合作進行的《香港少數族裔工人-職業健康行動研究報告》出版。